几日后,陶谦在府中设宴,款待刘备、苏羽等人。酒过三巡,陶谦忽然起身,对刘备道:“玄德公,我年事已高,精力大不如前。徐州虽暂得安宁,但周边诸侯虎视眈眈,我实在难以支撑。玄德公乃皇室宗亲,又有雄才大略,若肯接管徐州,我愿将徐州牧之位让与你。”
刘备闻言,大惊失色,连忙起身推辞:“使君万万不可!备乃外乡人,蒙使君收留,已是感激不尽,怎敢觊觎徐州牧之位?”
苏羽也起身劝道:“使君,玄德公所言极是。如今正是用人之际,使君春秋鼎盛,还请继续主持徐州大局。”
陶谦叹了口气:“我意已决。玄德公不必再推辞了。”
刘备还是坚决不肯接受,陶谦无奈,只得暂时作罢。
宴席散后,刘备回到住处,对苏羽道:“先生,陶使君为何突然要将徐州牧之位让给我?”
苏羽道:“玄德公有所不知。陶使君此举,一来是真心敬佩玄德公的仁德与才干,二来也是为了徐州的安危。他深知自己年事已高,恐难保住徐州,而玄德公是他眼中最合适的人选。”
刘备沉吟道:“可我终究是外乡人,若接管徐州,怕是难以服众啊。”
苏羽道:“玄德公不必担心。陶使君在徐州威望极高,只要他出面支持玄德公,徐州的官员和百姓定会信服。况且玄德公这几日招抚黄巾余党,已经赢得了不少民心。只要玄德公接管徐州后,施行仁政,善待百姓,定能稳固徐州的局势。”
刘备点头道:“先生所言有理。只是我心中仍有顾虑。”
苏羽道:“玄德公不必急于做决定。此事关乎重大,可从长计议。”
接下来的几日,陶谦又多次提及让贤之事,刘备始终不肯接受。陶谦见刘备态度坚决,只得暂时放下此事,但心中已有了打算。
这日,陶谦忽然病倒,卧床不起。刘备听闻此事,连忙带着苏羽前往探望。
来到陶谦的卧房,只见陶谦面色苍白,气息微弱。见到刘备,陶谦挣扎着想要起身,刘备连忙上前按住他:“使君安心养病,不必多礼。”
陶谦握住刘备的手,眼中满是期盼:“玄德公,我怕是不行了。徐州的安危,就拜托给你了。你一定要答应我,接管徐州,保护好徐州的百姓。”
刘备见陶谦病得如此严重,心中十分不忍,含泪道:“使君放心,备定会尽力保护徐州的百姓。只是这徐州牧之位,还请使君另择贤能。”
陶谦急道:“玄德公,除了你,再也没有人能担此重任了。若你不肯答应,我死不瞑目啊!”
苏羽在一旁劝道:“玄德公,陶使君一片赤诚,你就答应他吧。”
刘备犹豫再三,最终还是点了点头:“使君放心,备答应你,接管徐州。”
陶谦见刘备答应了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随后便溘然长逝。
刘备悲痛欲绝,为陶谦举行了隆重的葬礼。葬礼过后,徐州的官员和百姓都纷纷劝刘备接管徐州牧之位,刘备推辞不过,只得应允。
就这样,刘备正式成为了徐州牧。他上任后,在苏羽的辅佐下,施行仁政,减轻赋税,鼓励农耕,徐州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,百姓的生活也日益好转。
然而,好景不长。曹操听闻刘备接管了徐州,心中十分不满。他认为徐州本是他囊中之物,如今却被刘备夺去,于是便率领大军,前来攻打徐州。
消息传到徐州,刘备大惊。他知道曹操兵力强盛,自己根本不是对手,于是连忙召集苏羽、关羽、张飞等人商议对策。
刘备忧心忡忡地说:“曹操大军压境,我等该如何应对?”
张飞性子急躁,大声道:“大哥不必担心!待俺率领一支兵马,出城迎战,定能杀得曹操片甲不留!”
关羽摇头道:“三弟不可鲁莽。曹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