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几乎没有利润,如果在不韦城(永昌治所)交割还会亏本,因为那里要收取额外的交易税。我们不得不进行调整,我们不再在天竺采购粮食,转而采购更多的马匹、香料、毛毯、玻璃制品,并且我把彭羕父子给召回来了,他们会有别的更合适的位置,天竺方向的物资交割点也从不韦城外换做平骠城,那里更安全,只是稍微远了点,孟文和毛拓把那里经营的越来越昌盛,许多商队不再去不韦城,而在平骠城北边的驿站进行贸易,那个驿站已经多次扩展,成为一个大型的市集。
这条线路还不是最惨的,最惨的是北上的商队,去成都的商队有时候甚至会亏损,不是贸易亏损,而是高额的商税加上激烈的竞争造成的亏损,别的商队不断的压低外来商品的售价,也在不断提高本地商品的价格,利差越来越小,甚至不足以涵盖住交的税。经过艰难的抉择,我最终决定关闭成都的线路,成都最主要的交易品是蜀锦,而我建宁工坊早就能批量产出锦帛,比成都的蜀锦质量稍次,但胜在我们有更高的产量和更低的成本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!
但是多出来的商队和彭羕父子该如何安置我可是费了老神。
我想了好久,最终在吴地疫情结束时,我才下定决心重新开启对东吴的商路,就把彭羕父子安置在进乘县城,由他们父子俩主持这条从建宁出发,途径牂牁、兴古,最终到达东吴的商路,把天竺贩运过来的香料、毛毯、玻璃制品以及我的工坊生产的蜀锦等产品、兴古郡产的粮食和海盐给贩运过去,成为孟家的主商路,和最大的利润来源。
最难的还是成都商队的处置,我不可能把辛苦建立的商队解散,那就需要设置新的商路,难道我要建立通往曹魏的商路,那太远,也太危险了,况且蜀地原本就有几家大的商队通往曹魏,那是刘焉(刘璋他爹)主持蜀地时就存在的老牌商队。我就因此处于一种焦躁的状态,食不知味,夜不成眠,痛苦了好一段时间,直到我的大管家孟木来汇报,说今年的茶叶收成很好,数量和质量都很高,我们已经存储了大量的茶饼(茶饼是最容易运输和交易的),我才突然想起了一个闲置商队的去处。
之前的茶叶也有在推广,大部分销往成都城,小部分贩运到了天竺,其他地区售卖的很少。茶叶不仅仅是中原喝的多,茶叶的外销才是最主要的,茶的英文是tea,tea是音译,茶叶的海外贸易出发地是潮州,潮州话说茶就是tea。当然了我可不是要开辟大航海线路,我有一个更秒的主意!